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民代表大会70年

“人民代表大会70年”征文丨与时代同频同振 与人民同心同向——柳州立法这十年

  发布日期:2024-10-12 10:40   |  来源:潘日希  
将本文分享到: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柳州地方立法工作也走过了10年历程。

回首10年来的发展历程,柳州地方立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10年来,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地方立法工作中,成为柳州立法历程的亲历者、践行者、见证者。

不忘来时之路   立法初心坚如磐石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决定赋予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为“承接好”地方立法权,市人大常委会及时成立推进柳州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申报建立立法工作机构、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搭建相关机制制度,同时由法制委牵头组织开展首部法规《柳州市立法条例》的调研起草工作,各项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推进。

在获得立法权后的首次全体干部会议上,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卓新曾动情地说,“柳州的地方立法权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要时刻铭记初心,为柳州发展和人民利益用好立法权!”周主任的讲话,不仅是对人大立法工作的期望,更是对我们立法工作者的鞭策!

当接过法工委副主任的任命书时,我深感自己接过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从那一刻起,和所有立法工作者一样,我们怀揣着“履职担当、立法为民”的初心上路,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党委决策的重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开展立法,同心克难、勇毅前行。

立足城市特质   打造柳州“法治名片”

柳州地表水水质4年蝉联全国第一,有美食界顶流“网红”之称的柳州螺蛳粉,还有着“电动汽车之都”“最美紫荆花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一车、一江、一花、一粉、一城”的城市形象成为柳州最响亮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而早在柳州“火”出圈之前,市人大常委会就以独特的立法视角,紧盯具有高辨识度的“城市名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法治加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使得这一张张“城市名片”变成“法治名片”。

从2017年启动立法至2021年正式施行的《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人大“五年磨一剑”,为保护柳江筑造了一道最坚实的法治堤坝,成就了“清清柳江水,冠绝三百城”。2021年,为保护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并将每年1月4日确定为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宣传日,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根“弦”时时绷紧。2022年出台的《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以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仅提振了产业发展的信心,也为螺蛳粉从“网红”实现“长虹”提供了法治保障。而最近实施的《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条例》,紧紧抓住汽车产业城市的特点,通过打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的“柳州模式”,以法治形式助推柳州实施“一二五”工程和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图为刘传林率调研组开展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调研

此外,有关传统村落保护、村寨消防、工业遗产保护、史前文化遗址保护等一大批反映柳州城市特质和地方特色的法规项目都已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有的已出台施行,有的在调研路上……

坚持创新为要   踏歌十年立法征途

柳州立法的10年,是不断探索、创新的10年!10年来,柳州立法从最初的探索、模仿逐步发展到总结实践经验、固化已有成果,再向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发挥引领推动作用转变。

图为《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现场

柳州的立法创新还反映和贯穿于地方立法实践的全过程。在法规制定前,积极推动议案办理提高立法效率,对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公园广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多部法规议案因势利导予以立案,推动政府在政策治理层面先行先试,为后期法规制定积累实践经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法规审议过程中,积极运用专题询问破解立法焦点难点问题,如在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定时,召开专题询问会以立法问题导向精准施问,为实现精准立法提供保障;在法规实施后,综合运用执法检查、执法检查“回头看”、视察、立法后评估、法规修正、议案督办等各种监督手段,以“钉钉子”精神对法规执行持续监督发力。正是通过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四个层面开展“法律巡视”,确保了“良法得以善治”,法治成果人民共享。

柳州市三江县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当时唯一设在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几年来这辆“国字号”立法直通车载着侗乡群众通过鼓楼议事、款坪“讲款”等多种形式创新开展立法工作,其创建的桂湘黔三省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区域协同机制,更是成为全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成功典范。

图为2020年8月19日在三江县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座谈会现场

十年间,从法规草案由政府起草到人大自行主导起草,从草案审议程序由代表大会审议到三审制、二审制再到一审制,从法规制定到法规修正,从本区域独立开展立法到跨区域协同立法,从综合性立法到“小切口”立法,从立项前“背景调研”到实施后“立法评估”等等,市人大常委会在各领域各层面均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坚持“开门立法”   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底色

柳州10年的立法历程,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历程。通过纵深推进“开门立法”,地方立法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由“为民立法”到“由民立法”的实践道路。

2015年伴随着全市立法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的同时,立法咨询服务基地、立法专家顾问团队也一并选聘产生,到2018年成立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22年组建第三批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来自高校、律所、专家团队的智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并将合作延伸到背景调研、草案起草、立法后评估、规范性文件审查和立法理论研究等立法的全过程。

在2016年编制第一个五年立法规划时,时任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林炬等三位同志做客柳州新闻网进行在线访谈,通过新媒体向社会公众解读五年立法规划和普及立法知识。与此同步开展的还有“立法规划我参与网络微信评选”“网上问法”“百姓谈法”等系列活动,当“互联网+立法”的“三步曲”奏响之后,民主立法便成了立法路上的主旋律。

而定格在立法座谈会、协商会、论证会、改稿会中围绕立法焦点难点问题展开“争辩”和讨论的场景实在是太多太多,已经成为每一部法规制定的固有部分。2021年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联合本地主流媒体走进柳南区银山街道开展“法律进社区文艺汇演”活动,将机动车停车条例草案意见征求、相关法规宣传等与文娱活动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热情。同时来自18个市级、2个自治区级和1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把基层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地源源不断输送到市人大。

从线上到线下,从身边到“指尖”,市民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高大上”的立法工作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始终根植人民   枝枝叶叶总关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1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同振,与人民同心同向,把人民心声作为地方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期盼”作为法规立项的重要考量并优先安排,坚持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在法规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条款设计,逐项规范重点解决。如在《柳州市公园广场条例》立法时,着重针对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公园遛狗伤人等尖锐问题进行专题论证加以规范;为解决好《柳州市电动车停放充电消防安全规定》中市民群众普遍反映的因充电电费过高、不愿意使用集中充电设施进行充电等问题,深入社区基层与市民群众座谈交流,最终将大家的意见建议融入法规的制度设计,让居民在充电费用上“能承担”“愿意用”。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立法机制建设,制定出台《柳州市人大代表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办法》,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法规调研、论证、审议的全过程,自2020年以来,每年主动选出一部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综合性强的法规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议,并在会前深入各县区代表团进行法规解读。

图为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市人大各代表团组织代表研究讨论《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条例(草案)》

星光不负赶路人!1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之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制定出地方性法规16部、修正1部,立法制度16项。如今,这一件件法规已经成为我市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的法治基石,化作市人大常委会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解决民生期盼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为柳州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与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一道“同心克难、改革向新、重振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