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立法工作 >> 立法动态

纪念地方立法十周年 | 地方性法规实施典型案例⑤护涓涓细流 守一江碧水——柳州市生态环境局贯彻实施《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案例

  发布日期:2025-08-28 09:00   |  来源:市人大法制委员会  
将本文分享到:

编者按:

为全面展现柳州市地方立法十周年成效,系统总结十年来地方立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案例涵盖了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各级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我市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宣传法规,正确适用法规等贯彻实施法规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现选取部分典型案例,从即日起将在柳州人大网站、柳州人大微信订阅号、《柳州人大》杂志等媒体平台进行集中展示,敬请关注。


地方性法规实施典型案例⑤

护涓涓细流 守一江碧水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贯彻实施《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案例

一江碧水抱城流,十里青山入画帘。柳江河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千百年来,夜以继日奔流不息,绘就柳州最旖旎的画卷,孕育丰厚的历史文明。2021年,柳州市落笔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正式出台了《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筑牢柳州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持。

一、案例总体情况

《条例》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柳州市成立了以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近年来,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建设美丽柳州、打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为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要素保障提升,深入开展流域治理、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打造了水质优越、人水和谐、风光秀美的柳江。

二、案例适用地方性法规的情况


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作为专门落实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这是对《条例》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市政府印发的《〈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落实分工方案》,各县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条例》全面有效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行“管、考、护”,构建全民护水新格局。

出台《柳江河流域水质保护和提升规划》《重点流域柳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等文件。建立“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协作机制。近三年,全市2000多名河长累计巡河32.2万人次,整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和垃圾倾倒等河湖乱象问题583个。构建“1个控制中心+6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点+1台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水质监测网络,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精准监测溯源系统和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系统,将柳江各级监测断面水质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全流域协同,与桂林、来宾、河池以及贵州省黔东南州建立“区内+区外”跨区域协作机制。打造“亲清柳江河”志愿服务精品项目,营造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每年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志愿服务100多次。

(二)突出“调、转、治”,工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关停高能耗、重污染企业,电镀、化工等企业退城入园,钢铁、火电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创建柳州钢铁集团等3家自治区节水标杆企业和凤山糖厂等1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实施造纸制糖行业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清洁化改造工程,整治559家“散乱污”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年排放量大幅下降。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对市区江段的34个排污口进行截污,建成58座污水处理厂,铺设排水管网2188公里,市区污水处理率达99.17%,全市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三)开展“分、修、保”,流域生态功能分区保障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空间。

实行分区管控和用途管控,在柳江流域重要江河干流源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维护柳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深入打造“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品牌,建设富有柳州山水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滨江景观带,打造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明确的“一江碧水”城市名片。投入68亿元实施“百里柳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柳江长臀鮠、桂华鲮、赤魟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连续18年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各类鱼苗超过5000万尾。

(四)实行“防、调、控”,全面统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开展堤防护岸、河道疏浚、岸坡整理等综合整治,累计建成堤防护岸276.78公里,排涝泵站45座。坚持“以水定量、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加强河流水量分配、生态流量管控、取用水管理,形成“多源互补、联合调配、丰枯调剂”的供水格局。划定河岸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界限,构建范围明确、责任清晰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工程31个。

三、案例的特点及作用、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柳江水质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柳江从曾经的“纳污之江”蜕变为“水质冠军”,人民群众游泳、垂钓、健步、骑行、露营,生动展现了“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典型样本,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得益于柳州的好水,柳州产业发展的沃土得以被滋养,“冠军水”的优良水质助力打造绿色农业品牌,为水产养殖业带来蓬勃生机,生长出地理标志“融安金桔”等特色农产品,“冠军水”的优良口碑滋润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壮大,“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不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产业收入逐年攀升。从治理好“一江水”到推动“大产业”,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