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三江县

楼桥座谈取民意   侗歌声声唱团结——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意见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5-09-26 16:00   |  来源:吴潇雪 俞玉波  
将本文分享到:

“石榴结籽抱成团哎,民族团结故事多啊故事多……”琵琶铮铮唱团结,在南站社区的鼓楼里干部群众们围坐在一起,弹唱《琵琶弹唱民族团结歌》。9月23日至24日,三江县人大常委会走进古宜镇南站社区鼓楼、同乐苗族乡孟寨村民族团结桥先后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通过“侗族文化+法规解读+意见征集”模式,将普法宣传与民意征集深度融合,为国家立法注入新动能。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石祖芝、邱阳军参加座谈。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唯一设在民族自治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始终立足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探索“文化载体 + 普法宣传” 的特色路径。此次座谈会,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民族歌谣,将 “鼓楼议事”变身普法宣传的 “天然课堂”,让生硬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

座谈会上,工作人员对《草案》的背景、制定原则、重要意义等内容进行全面解读,与会人员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共同繁荣发展等内容展开讨论,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第五十六条中提到的相关部门是否都具有执法权,这一点建议明确”“建议增加注重民族文化符号的保护与使用”“建议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

古宜镇大洲村党总支书记韦富勤开心的说:“这几年各民族交流越来越密,2024年我们村有好几对青年结婚,其中4位新娘子都是侗族!以前这样的跨民族婚姻很少见,现在大家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喝喜酒的氛围都更热闹了” 。南站社区党委书记龙鑫也带来好消息:“社区搬迁群众来自14个乡镇、多个民族,通过多样的民族团结活动,2024年我们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我还有幸代表少数民族群众去北京参加9月3日的阅兵活动!” “这张发票是孟寨侗族、苗族齐心协力建民族团结桥最有利的证据。”在同乐苗族乡孟寨村民族团结桥上,村民杨尚荣小心翼翼地从口袋拿出一张边角卷曲的“发票”说到,孟寨村民族团结桥是连接坳寨(苗族)和孟寨(侗族)两个自然屯的桥梁。以前因文化差异,两个民族存在隔阂,不仅少有通婚来往,而且桥梁各建一半没有连接,给群众带来不便,为进一步方便群众交流、增进团结,1978年经两个寨子的老人协会商量,共同集资、捐物、出力,在侗苗两个民族同胞的齐心协力下,于1979年建成了“孟寨村民族团结桥”,成为两岸群众联谊、议事和休闲、纳凉的重要场所,让两族人民的心紧紧贴在一起。来自基层的这些故事,既是映照三江民族团结成效的真实镜像,也为国家立法工作积累了源于实践、贴近民心的珍贵素材。

座谈会现场,群众代表与部门干部积极发表意见,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本次座谈会共收到干部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同时,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征集意见信息,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征集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实现民意征集,真正实现 “立法征求意见走进群众身边”。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筑牢民族团结的“法治根基”。近年来,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依托 “鼓楼议事”“哆耶普法” 等特色形式,把征求意见融入节庆活动,把普法宣传嵌入日常交往,让立法更贴近百姓,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民意、民智传递给立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