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柳城县

乡村振兴 代表先行

  发布日期:2025-09-05 10:00   |  来源:《广西人大》2025年第8期  
将本文分享到:

清晨的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县人大代表罗碧强正给竹农老韦做技术指导。“去年听他的,竹笋粗又壮,得高价!”老韦笑得灿烂。不远处,镇人大代表蓝福林的蔬菜大棚里,村民围着学嫁接,大家都说这里是“不打铃的田间课堂”。这是柳城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先行”活动的缩影。2021年起,县人大常委会拓渠道、强服务,9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变身乡村发展“行动先锋”,以“小实践”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柳城县人大常委会“乡村振兴・代表先行”活动启动现场(资料图)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县人大常委会就如何让人大代表的专业知识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开出一剂剂良方。

走进社冲乡,“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专业代表流动工作站”的牌子格外醒目。县人大代表洪龙金是这里的“常驻专家”,他与覃巧飞代表合作,建起10万棒木耳示范棚和300多亩生产基地。“早些年辛苦忙碌,钱袋不鼓。现在洪代表教技术、送菌棒、包回收,去年纯赚8万多!”脱贫户小黄满脸兴奋。洪龙金打出的这套“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组合拳,已经让上千户人家年均增收超万元,堪称“致富流水线”。

县人大常委会深挖代表“专业富矿”,陆续组建起螺蛳粉原材料、桑蚕、甘蔗等6个专业代表小组,设立“流动工作站”并组建起“服务队”。乡亲们“点啥菜”,代表就“下厨做啥”,把技术指导、政策咨询、拓展销路等服务送到田间、送到乡亲们的家里。人大代表从“单提建议”变成“撸袖子一起干”,在产业链里为产业振兴解难题。

走进大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墙上“民情地图”标着村民诉求和代表跟进路线。谢春绿代表听到村民提起荔枝品种老化,就带头推动品种改良;陈美良代表帮助调解土地流转纠纷,为优质稻基地扩建忙前忙后;杨新华代表带领乡亲“清桉种蔗”,发展莲藕种植……“联络站+”不断升级。“百姓心语”“盘龙夜话”等活动让民主议事在农家院坝、榕树下扎根,让道路修补、安全饮水等事务在协商中解决,推动人社、民政等各项惠民服务直达群众家门。柳城县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主动“赋能扩容”,用心打造收集民意、服务民生的“前沿哨所”。

“‘联络站+’让人大代表从‘坐着等’变‘主动跑’,变身为感知民意的‘传感器’、解决问题的‘处理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长青介绍,如今全县13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星罗棋布,在广袤的乡村连民心、聚动能。

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专业代表小组组织“笋王争霸赛”(资料图)

方向对了,路才好走。社冲乡瞄准螺蛳粉产业,将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建议》转换为发展动能,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三年间,社冲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螺蛳粉原料全产业链基地,2024年入驻企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村民实现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柳江源头,凤山、大埔、龙头等乡镇的人大代表发起“三江汇聚·守护有我”行动,带头清河道、盯排污、种竹植树,守护绿水青山。县人大常委会聚力推动《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地见效,紧盯工矿企业污水排放、畜禽养殖排污等加强监督,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在大埔镇,同为人大代表的邓崇坚、韦珊夫妇一同开直播,在网上推广非遗腐竹技艺;在太平镇,钟彩群代表“酒娘的故事”爆火……各级人大代表以“先行者”姿态,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一次农技指导、一场矛盾调解、一份监督建议,无数“小切口”的深耕,汇聚成振兴乡村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