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监督纵横

柳州市开展机动车停车条例执法检查—— 精准发力纾解停车难 助力规范停车不“添堵”

  发布日期:2025-07-08 09:10   |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宁惠 潘日希  
将本文分享到:

机动车停车问题是当前城市治理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城市治理难题,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城市文明度和发展软环境。为解决好“停车难”问题,柳州市于2022年8月出台《柳州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了什么成效?遇到了哪些问题?

今年4月至5月,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相关执法检查情况显示,《条例》施行以来,柳州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围绕依法履职、规划引领、智慧赋能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阶段性成效。

机制建设方面,柳州市发改委制定城市停车产业发展方案,柳州市公安局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中心城区停车专项规划,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举报渠道不断拓展,“僵尸车”举报平台、“违法随手拍”小程序等监督方式上线,社会监督力度持续增强。

设施建设方面,柳州市持续优化停车场布局,强化居住区和公共区域停车位供给,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住宅停车位配比提升至1.2车位/户,鼓励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场,有效缓解市中心停车压力。公安机关科学施划泊位,盘活闲置地块,在不影响交通秩序和消防通道的前提下增设临时停车区域,并优先设置新能源汽车专属泊位,促进绿色出行。

管理服务方面,住建部门推动住宅小区规范停车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停车收费监管,及时处理消费投诉;公安交警部门打造“无人机+智能抓拍+铁骑”智慧执法体系,创新“短信提醒+柔性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据统计,自《条例》施行以来,共查处违规占用新能源汽车专用泊位、连续停放超48小时等违法行为811起,擅自加装地锁行为439起,擅自设置停车障碍物254起,擅自施划道路临时停车泊位13起。

尽管《条例》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但执法检查中也发现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心城区因早期规划不足、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停车资源紧缺,老旧小区改造难度大;部分新区泊位利用率不高,存在供需错配现象。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尚未建立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平台,动态数据采集效率较低,影响法规执行效果。三是执法效能有待提高,“僵尸车”整治仍存在取证难、处置难等问题,人行道违停处罚结案率呈下降趋势。四是普法宣传仍需加强,群众对法规认知不深,违法停车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加快补齐停车设施短板,推进立体停车和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探索机关单位、商业场所错时共享机制,提升车位周转率;合理设置夜间限时停车区域,满足居民多样化停车需求。要加快制定土地供应、投资经营、收费标准等配套政策,构建与《条例》相衔接的制度体系;重点推进全市统一停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停车资源信息统一管理、智能化调度与监管。

执法检查组提出,要推行分级分类执法管理模式,在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加密巡查频次,推广非现场执法和柔性执法模式;依托智慧城市平台,破解“僵尸车”识别与处置难题,提升执法效率。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公众知法守法;压实基层政府责任,指导住宅小区制定停车管理规约;广泛发动社区、物业和志愿者参与监督劝导,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