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发布日期:2025-08-05 09:00  |  来源:以上文章转自《柳州人大》2025年第二期   | |
文稿体现原创性、启发性和前瞻性
编者按
经过近4年的走访调研与编纂整理,《调查与研究》日前结题成稿了。这是柳州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切实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果,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社会责任、淬炼提升人大机关工作能力的一个生动样本。本书收入的文稿,也是柳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重要要求的具体成果。
《调查与研究》一书文稿,涵盖了柳州市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少资料和图片是征集而来、首次面世。书中文稿论点、论据、论证、反思等体现的原创性、启发性和前瞻性,弥足珍贵。
为展示《调查与研究》一书的成果,《柳州人大》杂志2025年第二期刊发了柳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刘传林为本书所作的“序”,同时推出该书首篇调研报告文章《“小米粉”成就“大产业”——解码柳州螺蛳粉的“爆红”之路》,以飨读者。之后,还将陆续推出书中其他篇目的调研报告文章,敬请关注。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刘传林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总书记的调查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由此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科学决策,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攻坚克难、坚持系统观念的总体要求。这些都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当前工作、谋划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调查与研究》终于结题成稿了,这是柳州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切实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果,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社会责任、淬炼提升人大机关工作能力的一个生动样本。
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我市记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第一本书——《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志》的编纂工作。在组织志书编纂过程中发现,因记载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历史资料不完整,部分社会事件记录存在基础信息不全甚至失真等情况。在组织专家评审以及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征求意见时,也收到反映,认为某些社会事件,因为记述不完整或者社会误传,甚至偏离事实,有的还被商业媒体反复炒作,造成以讹传讹。鉴于以上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着手延展《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志》相关工作,对反映比较集中的若干社会事件开展调研纪实,履行社会职责,回应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践行中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为此,成立市人大常委会课题调研领导小组,根据选题再成立若干课题调研组,各课题调研组组长均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整个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确定选题、实地调研,形成文稿、排出样稿。第二阶段,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审核样稿、修改定稿。在此阶段,每篇稿件都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修改,一是顺应历史沿革,尽可能地去丰富调查内容;二是强化沉浸式的思考,由纪实性的文稿写作,变成了更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因而绝大部分文稿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坚守党性、直面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以经验更以教训,为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回顾近4年来整个工作的进程,都是结合各委室本职工作同布置、同安排、同实施。各委室在争先创优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高质量地投入调查研究,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使课题与目标任务高度契合——
像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课题,如财经委负责的《“小米粉”成就“大产业”——解码柳州螺蛳粉的“爆红”之路》《一座汽车拉着跑的城市——从“一辆车”看我市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等,论证总结了柳州作为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在产业化发展、企业品牌建设路途上的艰辛探索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不服输、不排外、争创一流”的柳州人文精神,对于正在持续巩固提升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柳州,更有现实意义、更显弥足珍贵。在此过程中,我们围绕发展大局形成共识,于2022年4月22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出决定:将每年4月26日设立为“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并向社会征集LOGO,设人大代表议案碑,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定的工作程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时对柳州市工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企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激励科技研发人员不断创新、积极贡献。
又如教科文卫委负责的《“刘三姐文化”源于柳州》,经过十多次补充调研,考证了《刘三姐》彩调剧创作及拍摄成电影、傅锦华等艺术家代际传承等内容,“柳州鱼峰歌圩”的形成及与时俱进成为线上线下最具热度文化品牌的过程;首次完整阐述了彩调剧作者与电影编剧乔羽“署名官司”的由来和结果;论证了“刘三姐文化”源于柳州的基本事实,以及论证了柳州的“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到今都是“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过程,有着非常广泛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还进行了相关考证。由法制委负责的《他们唱的偏偏就是柳州——著名民歌〈黄杨扁担〉相关地名考证》,充分论证了歌词中“挑担白米下柳州”即是指我们的柳州,“挑白米”不是做生意,而是挑着当地的优质特产,在途中换盘缠来找刘三姐学唱歌。在这两个调研课题的基础上,2024年2月27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确立了2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柳州鱼峰歌圩”品牌建设 推动歌仙刘三姐文化旅游的议案》。该议案得到市委的高度重视,得到市政府的积极响应,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柳州刘三姐文化展示中心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圣地”的IP属性,得到全国各族山歌爱好者的广泛认同,“柳州刘三姐、人民山歌会”的品牌效应更加声名远扬。
还有如环资委负责的《柳州城市雕塑的得失与影响》,首次从“城市雕塑是西方艺术,在学习借鉴过程中,全国许多城市都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样的角度进行记录和论述,有置经验与教训于时代背景下的深度思考。民外侨委负责的《赣州老城区怎么也讲“柳州话”》,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地方人大常委会协助,拜访了当地专家学者和原居民,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完整调研论证、有准确可信结论的文稿。以上文稿以及本书收入的其他文稿,也是我们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重要要求的具体成果。
《调查与研究》文稿论点、论据、论证、反思等体现的原创性是可贵的。不少资料、图片是在本次课题调研过程中征集到的,是首次面世。在课题调研中,我们还获得了宝贵的捐赠。这些实物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结《调查与研究》成书这项系统工作,有几点宝贵经验值得记取并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发扬:一是政治站位要高。本书编撰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依法履职,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力求做到全面、真实、公正,体例科学、结构合理、评价客观。二是调查研究要实。各课题调研组以史料为基础,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事件相关当事人、书信征询等方式进行,始终贯彻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三是综合能力要强。本次开展的课题调研工作,采取项目负责制并进行动态管理,有分工负责,又形成合力。在课题计划、课题启动、课题执行的过程中,各课题调研组充分鼓励和集中大家的思考和智慧。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程跟踪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能够统筹配置资源,确保项目按阶段完成各项任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要继续将创新推动本职工作与课题调研工作结合起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淬炼人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履职能力,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的全面提质增效。要在中共柳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克难,改革向新,重振柳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增强信心、主动作为,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25年5月
|
版权所有:(C)2009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 |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0500369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