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鹿寨县

鹿寨县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站+”模式 奏响产业振兴“协奏曲”

  发布日期:2025-07-14 09:45   |  来源:温梁云  
将本文分享到:

在广西鹿寨县,一座座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正焕发新活力,成为撬动产业振兴的有力支点。它们不仅承载着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使命,更通过创新“联络站+”模式,将服务触角从田间地头延伸至工业园区,深度融入产业链条,有效赋能集体经济壮大、特色产业升级和群众增收致富。小小的联络站以自身为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赋能专业平台、拓展发展空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多元动能。

一、“联络站+产业探索”:激活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联络站变身为产业“孵化器”,人大代表主动作为,从精准对接需求到推动项目落地,有效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大村村——打造综合产业平台促增收。在鹿寨镇大村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韦乾豪依托联络站日常接待,精准掌握群众需求。他率先垂范,带头引进“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整合农田果园资源,成功开辟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针对养猪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项目顺利投产,并通过土地入股模式确保村集体获得持续收益。同时,联络站通过年度主题活动提出的硬化猪场产业路建议得到采纳,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9家企业入驻,推动村集体经济连续两年突破百万元大关。

龙江村——抢抓“螺蛳粉”风口带富乡村。寨沙镇龙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探索“联络站+产业”路径,瞄准柳州螺蛳粉产业机遇,在驻站代表韦世平的推动下,成立鹿寨县世螺家庭农场,带动村民规模化发展养螺产业,年产量达3万斤,产值15万元,并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增收与就业难题,形成“小产业、大效益”的富民链条。代表们坚持深入村屯走访,收集处理意见13条,确保产业发展真正扎根于民、惠及于民。

二、“联络站+产业链条”:深化专业支撑,赋能特色产业。联络站发挥“智囊团”作用,通过专业调研和高效协同,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山脚村——技术升级驱动桑蚕产业提质增效。黄冕镇山脚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聚焦“联络站+桑蚕产业”,组织代表深入大蚕房、桑园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改进蚕房结构、引入节水喷灌技术等关键建议并落实。联络站升级为“产业会客厅”,联合县农业局专家共商对策,成功推动建成标准化蚕房2000平方米、硬化桑园道路1400米、完善桑园渠道800米,显著提升了桑蚕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黄坭村——企业合作模式壮大“五黑鸡”产业。导江乡黄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推行“联络站+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驻站代表积极督办项目进度,成功引进鹿寨县众兴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打造五黑鸡养殖基地,促成4000万元投资落地,建成存栏10万羽的现代化示范场,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代表们还积极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化解纠纷,2023年至2024年累计处理矛盾38件,调结28件,有力维护了产业链条的稳定运行。

三、“联络站+园区服务”:聚焦产业融合,优化营商环境。联络站主动挺进工业发展主战场,化身服务企业的“新前哨”,以专业化服务助推产城深度融合。

鹿寨县工业园区代表联络站紧扣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产城融合及职工权益保障等核心议题,创新建立“五专”机制,即让专业领域代表深入专门行业开展专题活动,针对性地解决行业专业问题,形成高质量建议并专项交办,实现工业园区代表联络站的专业特色。通过“联络站+工作专班+‘芝麻小事’速办”模式高效运转,2024年成立以来共收集并解决企业供水、用地等急难愁盼问题28项,向各级人大会议提出代表建议10条。驻站代表韦晓兰结合鹿寨县的林业优势和特色,积极推动发展高端绿色家居产业,该产业获得自治区2024年县域特色产业培育资金3000万元支持,推动了鹿寨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运用“芝麻小事”速办机制解决的9条小微类问题,实现了快速移交、快速处理、快速解决,快速反馈,获得企业广泛好评:“联络站工作效率高,真正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鹿寨县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深化“联络站+”模式,成功实现了从“连心桥”“民意窗”向“发展引擎”的转型升级。在产业探索中点燃内生动力,在产业链条中深化专业支撑,在园区服务中拓展发展空间。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深化和推广,更多产业振兴的新篇章必将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催化下精彩书写,为鹿寨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贡献坚实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