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发布日期:2025-07-09 09:15  |  来源:韦金龙   | |
“没有想到这事那么快能成,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当得知水库可以放水灌溉后,鹿寨县黄坭村毕只屯村民邓太华激动地说。今年年初,由于广西相对比较干旱,鹿寨县导江乡黄坭村村民无法育苗插秧,可把村民愁坏了。于是邓太华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能不能叫水库放点水给我们插秧?”他这一问题,得到了联络站驻站代表的高度重视,立马反馈给村委与水管所协调放水事项。
这是鹿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践行“芝麻小事”速办机制为民解忧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鹿寨县人大先后在54个联络站探索施行“芝麻小事”速办机制,累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微建议”1500多件。这一桩桩带着民生温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可和好评。
鹿寨县人大常委代表工委主任兰琼表示,“芝麻小事”速办机制填补群众意见建议与代表议案建议之间的办理“空隙”,使群众身边的一些急难愁盼的“芝麻小事”能够得到快速移交、快速处理、快速解决,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广开言路,问需于民。
为了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中渡镇大门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利用村委场地资源按照“八有”标准打造代表履职阵地,设立代表轮值岗,推行“三定”机制——定人、定时、定责,每月20日固定接访,面对面听取群众心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积极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在一次接待日中,大门村村民廖代德反映饮水难题,联络站5天内形成代表建议并推动解决,68户村民告别“挖井挑水”。
针对村民农忙特点,该联络站创新“夜话板凳会”,利用晚上时间在晒谷场、小卖部门口、村头大树下等召开座谈会,与群众聊家常,广泛收集装路灯、修道路等合理化建议。“白天种地,晚上和代表拉家常,这法子实在!”大门村村民点赞道。此外,人大代表还入驻村屯微信群,线上倾听诉求、答疑解难,实现“群众指尖发声,代表云端响应”。一次,在微信群里,大门村村民廖付娇反映垃圾堆放问题,联络站迅速推动“集中收储+统一清运”模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纷纷称赞“现在我们村里比城里还干净!”
幸福藏在细微处——一盏不亮的路灯,可能黯淡了归途的温暖;一处堵塞的下水道,或许淤积了生活的烦忧。中渡镇大门村联络站站长覃良刚表示,民生无小事,唯有办好群众身边这些烦心事,才能让点点滴滴的获得感,汇聚成民生的满意度。
2020年以来,鹿寨县各级驻站人大代表共接待、联系和走访群众近30万人次,参加村屯会议近千余场,收集群众各类诉求3000多件,形成正式代表建议1100多件。
即收即办,为民解忧。
“太好了!还好有你们哦,要不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导江乡黄坭村老人吴祖英连连感谢道。原来这名老人将近80岁,今年4月份因为腰腿不好,无法到镇里办理养老金认证,于是就向联络站反映她的烦心“小事”。导江乡黄坭村联络站代表得知情况后立即协调,及时联系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入户帮助老人完成了识别认证工作。
无独有偶,中渡镇大门村70多岁老人李莲英因晕车,正在为如何到镇里办理养老金认证发愁时,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到老人家里帮她进行识别认证工作。原来,这是邻居知道老人的难处后,当即在微信群里和代表反映的。“芝麻小事”速办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赢得群众称赞。
“有了联络站,事情再小,也有地议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实现了即收即办,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导江乡黄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廖继凤表示。
据了解,驻站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访民情”与“看现场”,结合“深调研”与“细筛选”,对收集到的“芝麻小事”进行登记筛分。对村级能办的事,转给村委立即办理;对需镇人大交办的事,经审批后1个工作日内将问题直达本镇相关部门办理,并明确办结时限。如四排镇龙团屯村头耕作区道路被塌方土堵塞,联络站将此事反映到村委,次日有关单位就安排工人用勾机和农用车及时清理了塌方土。“芝麻小事”速办机制填补了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机制的空白,是联络站收集梳理酝酿形成代表建议的有效补充,拓展了基层为群众办事的渠道。
规范建设,履职为民。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鹿寨县严格遵循“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的工作要求,秉持高标准,2020年以来成功推选出10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持续有力地推动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朝着代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方向迈进。
为了使联络站能更好地服务代表、联系群众,鹿寨县人大常委会自2020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分批次开展星级代表联络站推选工作,对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先后进行了5次以上修改完善。既强化了对代表常态化履职及成效的考评,又深化了对联络站建设的动态评估,使推选办法愈发贴近基层实际,契合代表需求。时至今日,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推选工作已然成为鹿寨县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打造的一项特色工作品牌。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鹿寨县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成功实现了从“会议代表”向“任期代表”的转变。例如,黄冕镇爱国村头碑屯的水毁漫水桥工程,经过代表的多年呼吁,在黄冕镇人民政府的努力下,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投入资金2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万元,最终完成了漫水桥的修建,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也给提出此项建议的代表带来了极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鹿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需勤指出,联络站的建设仅仅是基础性工作,关键在于借助履职平台加强了代表对“各级人大代表是本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成员,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身份认同,充分激发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将一件件好事实事切实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代表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今后,鹿寨县的人大代表将继续倾听民意、汇聚民智,为推动鹿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如今,鹿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了人大与群众、代表与政府、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一个个小小的联络站,正释放出大大的能量,让民主之花在鹿寨县的每一个角落绚丽绽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版权所有:(C)2009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 |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0500369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