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鹿寨县

打造“五星级”联络站 架起人大“连心桥”

  发布日期:2025-03-27 11:30   |  来源:黄惠莉  
将本文分享到:

在大门村,一座小小的代表联络站架起了人大“连心桥”,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幸福事”。2021年换届以来,该联络站以“五星级”标准强阵地、以“土办法”聚民心、以“铁脚板”解难题,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87件,推动村庄从“饮水难”“出行难”迈向“产业兴”“乡村美”,获评2024年度县级“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4名驻站代表用实干担当书写民生答卷,交出了一份“聚民心、暖人心”的履职成绩单。

搭建“连心桥”:从“一间房”到“暖心站”

规范阵地,让群众“进得来”。联络站整合村委二楼资源,按照“八有”标准打造规范化阵地,设立代表轮值岗,推行“三定”机制——定人、定时、定责,每月20日固定接访,确保群众“进门有人管、诉求有回音”。在一次接待日中,大门一屯村民反映饮水难题,联络站5天内形成建议并推动解决,68户村民告别“挖井挑水”。

灵活议事,让群众“愿意说”。针对村民农忙特点,创新“夜话板凳会”,利用晚上时间在晒谷场、小卖部门口召开座谈会,收集装路灯、修道路等建议43条。“白天种地,晚上和代表拉家常,这法子实在!”村民点赞道。

党群联动:从“代表履职”到“全民共治”

党建引领,画好“同心圆”。将联络站工作纳入村党总支部年度计划,代表列席村“两委”会议25次,监督村务公开30次,确保“群众盼的”就是“村里干的”。建立“季度晒单”制度,每季度公示建议办理进度,群众满意度从85%提升至98%。
   数字赋能,服务“零距离”。代表入驻村屯微信群,线上倾听诉求、答疑解难,实现“群众指尖发声,代表云端响应”。一次,在微信群里,村民反映垃圾堆放问题,联络站迅速推动“集中收储+统一清运”模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村里比城里还干净!”

普法护民:从“法律盲区”到“法治乡村”

法律宣传进村屯。联络站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定期开展“法律讲堂”,围绕土地纠纷、防诈骗、婚姻家庭等热点问题,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累计举办活动12场,覆盖群众600余人次。防诈骗守住“钱袋子”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易受骗问题,代表化身“反诈宣传员”,走村入户发放防诈手册,讲解“刷单返利”“保健品诈骗”等常见套路,帮助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实干为民: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

民生小事办出“大温暖”。点亮“民心路”:推动安装太阳能路灯72盏,村民夜晚出行不再“摸黑摔跤”。化解“十年结”:用“皮尺量出公平线”,成功调解两户村民宅基地纠纷,促双方握手言和。创新“田间调解室”:在田边、山岭现场调解纠纷65起,邀请农技专家地头培训6场,村民赞:“代表下地干活也是好把式!”

产业振兴蹚出“新路子”。豆角变“金条”:依托柳州螺蛳粉产业,带动30多户种植豆角,户均年增收2.3万元。村民韦大姐感叹:“种豆角能顾家,收入比打工强!”马蹄成“金果”:2024年动员30户新种马蹄100亩,亩均纯收入7000元,蹚出特色种植增收路。

2025年3月,联络站站长覃良刚在县(乡)镇人大工作会上作为先进典型发言,生动分享“夜话板凳会”“田间调解室”等创新做法,“联络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把每件小事办到群众心坎里。”大门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五星级”服务践行为民初心,用“夜话板凳会”倾听民声,用“田间调解室”化解矛盾,用“法律讲堂”守护平安,用“产业金点子”赋能振兴。未来,这座“连心桥”将继续延伸,让“民生温度”直抵乡村振兴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