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自治区人大肯定南站派出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成效
发布日期:2022-06-13 17:12  |  来源:覃崇尖   | |
自治区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桂兰一行调研组于2022年6月8日,到柳南区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等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对柳州市公安局南站派出所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南站派出所地处柳州“南大门”柳州火车站腹地,常住人口50004人,其中少数民族10510人,占21.02%;流动人口11672人,其中少数民族4783人,占40.98%。柳州火车站日均通行客运列车185趟、途经人口5万余人。针对辖区民族成份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派出所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突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这个重点,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部门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用“忠心、贴心、公心、细心”做好各项工作,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自治区十佳派出所、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等。
用“忠心”贯彻民族政策
用“忠心”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南站派出所把学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派出所的重要工作来抓。注重干警的平时教育,组织干警深入学习中央、全区、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做好理论武装和实践指导。教育和引导干警向先进典型人物学习,不断增强干警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做到“四个特别”。成立派出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民族工作例会、学习、宣传、定期走访慰问等制度,与社区民警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层一层抓落实,切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用“贴心”管理流动人口
近年来柳州市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落户限制,吸引各民族群众来柳落户定居。南站派出所及时向各族群众宣传和发放政府的政策法规,建立落户上门服务制度,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针对外来务工群众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对子女的管理教育难以到位的情况。派出所与街道社区合作,建立“小候鸟工作室”,在寒、暑假期间和周末组织务工子女进行兴趣学习、法律教育,让外来务工群众安心工作。每月对出租屋、流动人口、行业场所进行清查,营造良好宜居宜商宜学环境。针对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来柳人生地不熟、无亲朋好友、生活习俗差异,派出所主动贴近、做好服务,帮助米热帮古一家3人、吾斯曼江一家4人将户口从新疆迁到柳州定居生活,帮助他们融入柳州,安居乐业。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预约、上门、自助、绿色通道等便民措施,为群众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等业务。在一次例行工作中,派出所干警发现暂住在辖区的新疆籍同胞阿拉拜夫妻居住证已经制作完毕,立即与他们联系,并于当日送证上门,阿拉拜拿上居住证的那一刻他激动地说:“谢谢派出所的同志,感谢你们的帮助”。今年来,南站派出所“为群众办实事”220件,利用节假日、八小时以外为群众加班办证175张,协调解决各民族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入园62人。
用“公心”化解矛盾纠纷
南站派出所建立“点对点”的滚动排查机制,通过社区民警入户核查,及时收集掌握苗头性纠纷隐患,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坚持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解决。当发生矛盾纠纷时,不因为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少数民族就将其定义为民族问题,而是引导居民群众不以“民族身份”强调特殊性,坚持法律和政策底线,把矛盾纠纷限制在法律法规解决范围内,决不把一般性矛盾纠纷上升到“民族问题”。2020年9月27日,维吾尔族同胞阿力到派出所,反映其与本地人廖某转租天鹅湖小区一间铺面,因客观原因他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想要回转让费,但廖某一直避而不见。针对这种情况,派出所民警与廖某进行谈心,通过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妥善解决了这一纠纷,化解了双方矛盾。派出所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心放在预防上,积极做好预警工作,避免纠纷滋事,辖区未发生涉民族因素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案(事)件情况。今年来,派出所共受理的431起纠纷,全部都在社区警务室得到了圆满解决。截至8月底,南站派出所110案件警情同比下降0.5%。
用“细心”营造团结进步
用“细心”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南站派出所以社区警务网格化为依托,与联合街道社区联动,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公交站、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通过“五进”: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场所活动,在辖区宣传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手册资料。在社区宣传栏中增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栏目,在群众聚集区域设置电视宣传屏,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各类法律知识宣传。主动到辖区的“地摊”夜市,发放资料,解答群众咨询,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宣传。引导辖区各族群众进一步强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
版权所有:(C)2009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 |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0500369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