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柳江区

民生实事民做主 闭环监督促实效

  发布日期:2025-09-03 09:35   |  来源:《广西人大》2025年第8期  
将本文分享到:

“要想富先修路,产业路很重要!”“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治疗补贴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体现了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在2025年1月召开的柳州市柳江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围绕2025年的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展开热烈讨论。经过认真审议,220多名人大代表票决出10件柳江区民生实事项目,这已经是柳江区连续第三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现场(熊虎/摄)


2023年,柳江区开始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开启了为民办实事的新模式。两年多来,柳江区人大常委会从166件代表建议中找寻民意“最大公约数”,从政府初选的100多个项目中精选36项,并结合代表履职活动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城区政府,经征求各方意见后形成提交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每年年初的人代会上,经全体人大代表差额票决,涵盖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民生实事项目脱颖而出,让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从“政府单向决策”向“群众需求主导”的转变。

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柳江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季度监督、半年跟踪视察、年终满意度测评”的方式,将监督贯穿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城区政府每年初公布民生实事项目及责任单位,年中公布事项进展情况,年终公布办理结果,全过程接受监督,每季度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项目进展情况;人大代表定期开展视察活动,将掌握的情况汇总至人大办;人大办统一汇总代表反映的情况,交城区政府办协调处理。这个完整的监督闭环,推动民生实事从“民意”走向“满意”。

人大代表视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料图)


作为柳江区二届人大首个落地的民生监督创新之举,柳江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督单”的闭环工作机制,将30项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全过程监督体系,实现民生工程与百姓期盼的精准对接,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现在有了临时摊位,终于能安心卖菜了。”从路边流动摊转到便民摊点卖菜的覃阿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来来来,和新学校一起合个影,你们是小学生啦!”2023年8月29日,在正式投入使用的柳江区拉堡小学(航岭校区),第一批入学的学生们纷纷在迎新标语前拍照留影……这些变化,是民生实事票决制的成果,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最富生命力的表达。

通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在教育领域,柳江区3年累计投入2050万元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有效破解入学难问题。在社会保障领域,实施残疾人扶助项目,为237户重度残疾人家庭配备无障碍设施,发放辅具567件,惠及人数达552名。在乡村振兴领域,投资635万元建设5条产业路;投入167万元修建村屯道路,受益群众达311户1396人;投资377万元建设11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约7500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在城市管理领域,投入2598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小区26个,涉及户数2055户;投入300多万元设立便民摊点311个、改造便民摊点26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