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柳北区

探索“近邻议事” 让社区更有温度

  发布日期:2025-04-28 09:55   |  来源:柳北区柳长街道凤凰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黄雪海  
将本文分享到:

柳长街道凤凰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基层治理的坚固基石,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勇于探索和实践基层治理的新路径。近年来,联络站在柳长街道人大工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创新“近邻议事”131工作模式,成功搭建起“近邻议事”平台,极大激发了社区“微治理”的活力,促进了邻里和谐,显著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2023年1月,联络站荣获“2022年度柳北区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称号;2024年5月,荣获“2023年度全区人大代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5年1月,荣获“2024年度柳北区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称号;2025年2月,荣获“2024年度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先进集体”称号。

滨江近邻议事   听民声聚民意

人大代表走进校园周边,实地“把脉”真实状况

志愿者化身“放学安全员”,为孩子放学路注入满满安全感

2024年,联络站在硬件设施升级的同时,工作机制也迎来了全面革新。联络站精心打造的“131”近邻议事模式,通过构建一个高效的议事平台,聚焦三联体议事与科学评价机制,精准解决社区治理难题。面对“三无”小区多、人员流动性大等挑战,我们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了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赢得了广泛赞誉。

、建强代表履职“主阵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凤凰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运行,确保代表履职有阵地、有保障。落实了“八有”标准,为人大代表提供了良好的履职环境。目前,联络站已汇聚了10名驻站代表,其中包括1名柳州市级人大代表和9名柳北区级人大代表,代表们深入群众,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使命,真正实现了与群众的“心贴心”服务。

搭建了“近邻议事”平台,制定了一套富有特色的议事机制。在平台内,设置了民意信箱和居民说事墙,广泛收集居民的日常诉求。这一机制有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成功调解了多起邻里矛盾纠纷,解决了小区环境治理等难题。近几年,各级人大代表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整理意见建议40余条,有效推动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2024年,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柳北区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园在凤凰社区滨江世纪城小区顺利建成。主题园包括民主广场、民主长廊、民主实践站、民主驿站和民主议事五个部分,让居民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民主的氛围,了解民主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民主意识,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推动共建资源“三联”,汇聚治理多元动能

在推动共建资源融合方面,实现了“三联”,即全员下沉联合体、资源整合联商体、专项专治联动体。一是全员下沉联合体。建立了物业公司、社会团体、辖区单位、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近年,依托议事平台开展民主协商议事50余次,推动问题解决近40条。二是资源整合联商体。统筹人大代表资源、党建资源、共建单位资源等,形成“资源清单”,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依托基层治理“近邻”模式品牌,统筹整合资源力量,为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同时,打造了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近邻议事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阵地,实现了阵地联建、资源联合、活动联动、服务联手。实现了困难居民群众“微心愿”30余件,组建了志愿服务队8支,在册志愿者将近1000名。

三是专项专治联动体。针对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专班推进、专项治理。联合城管、派出所、消防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解决违章搭建、充电安全隐患等问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我们整合包联单位力量到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环境。同时,整合司法专职调解员、派出所民辅警等资源共同担任社区调解员,帮助居民化解各类纠纷。近几年,成功化解各类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超95%以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从细节中感知民生温度。针对居民反映的小区路面积水、自来水管道泄漏等问题,我们及时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调研和协商,制定解决方案并推动落实。这些“小事”的解决,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和温暖。

三、用活全过程人民民主“金钥匙”,提升基层服务温度

凤凰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感受度。通过多元协商、汇聚民智的方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针对部分居民垃圾随意丢弃、公共区域乱堆乱放等问题,社区创新治理思路,以物业为串联点,联动社区、居民等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工作,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会议,吸引了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单位等累计300余人次参与,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0余条,内容涵盖社区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了小区“微治理”效能。依托各类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不断扩大惠民政策的覆盖面。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上门开展暖心服务,近几年,已累计上门服务300余次,为特殊群体解决生活难题200余件,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