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发布日期:2024-09-13 09:30  |  来源:常晓红   | |
坚持制度自信 做好三农监督为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全面推行。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发挥了根本性的政治制度优势;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风雨、见彩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全国人大“三农”监督工作,在1993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后,特别是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出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柳州市人大“三农”监督工作围绕全市各个时期“三农”工作重点和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依法有序开展,为推进全市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依法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推进各时期“三农”重点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各个时期“三农”监督的主要内容:1983至1990年,主要是全市蔬菜产供销工作情况和农业生产工作情况。1991至2000年,主要是畜牧水产工作情况、粮食和副食品生产情况、良种繁殖推广和体系建设情况、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及实施情况、“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2001年至2010年,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2011年至2018年,主要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情况、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林业发展情况、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以及农业现代化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2019年至2023年,主要是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在监督方式上,早期主要是听取审议工作报告,之后开始探索和开展执法检查、述职评议、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听取三江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2019年,拍摄:蒋文)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听取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汇报(2010年,资料图片)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柳州市人大“三农”监督工作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式发展过程,监督工作逐步加强,监督成效日渐凸显。如,1988年、1996年、2011年,常委会相继把“菜篮子”工程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听取和审议“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蔬菜副食品生产和基地建设情况,提出“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把菜篮子工程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建议并作出决定,全市“菜篮子”工程得到有力保障。2010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加强对市政府专项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督办,全市共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4处,解决了17.26万农村人口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常委会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进行持续监督,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执法、农业投入品监控及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得到较大提升。2017—2020年,常委会连续四年把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列为监督工作重点,推进政策落地、工作落实,助推我市脱贫攻坚如期收官。2023年,常委会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推进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和乡村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全市特色产业覆盖率96.85%,产业帮扶覆盖率98.6%,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8%。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柳江县百朋镇视察“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1996年,资料图片)
二、确立和督办代表议案,推动“三农”难点堵点问题解决
1988年至2023年间,围绕人大代表提出的“三农”难点堵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确立《柳州市扶持少数边远山区脱贫致富议案》《关于设立柳州市蔬菜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的议案》《关于建设柳州市蔬菜水运起岸码头的议案》《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及成立蔬菜检测中心的议案》《关于立项维修完善独山水库灌区配套工程的议案》《关于解决郊区行政村通电话问题的议案》《关于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议案》《关于加快推进柳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议案》《关于加大对柳州市城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议案》《关于解决沙塘地区供应自来水问题的议案》《关于促进柳州市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议案》等,并作出同意相关议案实施方案的决定,推动全市“三农”难点堵点问题的解决。
代表议案树碑(2019年,拍摄:蒋威)
常委会加强对代表议案的督办,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确保代表议案得到及时有效办理。如,1999年,针对发生的市民食用蔬菜中毒事件,常委会及时确立《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及成立检测中心的议案》并批准该议案实施方案。市政府当年便启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及蔬菜检测体系建设,制定无公害蔬菜发展规划,投资建设50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2001—2005年建立市县乡三级蔬菜检测中心和站点,2010年建立常年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季节性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基本实现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目标。2017年,常委会顺应代表呼声,确立《关于促进柳州市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议案》并批准该议案实施方案,推动柑桔产业提质升级、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整合并安排专项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柑桔黄龙病防控和良种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2019年全市柑桔黄龙病病株率较2016年下降63.11%,柑桔无病健康苗木基地13个共500亩,基本满足我市柑桔新品种改种对苗木的需求。到2020年底全市柑桔产量比2016年增长46%,产值占水果总产值比例提高到63%,柳州市成为全区主要优质柑桔生产基地,融安金桔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知名地标水果品牌,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此外,《关于立项维修完善独山水库灌区配套工程的议案》实施后,三年时间建设总干渠、中干渠、人工支渠共28260米,提高了灌溉效率;《关于解决两县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议案》实施后,两县一郊农村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关于扶持少数边远山区脱贫致富的议案》实施后,帮助贫困地区脱贫9893户、1.52万人;《关于加快推进柳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议案》实施后,全市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178人;《关于加大城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议案》实施后,柳州市用5年时间以大会战方式重点解决了农村道路、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面貌,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金桔等水果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拍摄:蒋文)
乡村新风貌(2020年,拍摄:常晓红)
三、立法护航、代表助力,推进“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夸赞柳州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为把柳州螺蛳粉产业做得更好更优,常委会充分用好地方立法权,积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制定出台《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以法治赋能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柳州螺蛳粉成为了柳州的响亮城市名片,带动30多万人就业和相关原材料种养产业的蓬勃发展。2023年,全市加强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累计建成竹笋、螺蛳、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基地68万亩,拓宽了农村群众就业增收渠道,20多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近万元。2022年,常委会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印发了“乡村振兴 代表助力”倡议书,全市10个县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柳城县人大组织代表连续3年开展“乡村振兴 代表先行”主题活动,县乡880名人大代表参与其中。自治区人大代表赖园园,依托家乡盛产的融安金桔,创立“桔乡里”电商品牌,将数字化设备与管理模式引入金桔种植并向全县推广,帮助乡亲们卖金桔,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高质量议案和建议,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推进柳州乡村振兴贡献代表力量。
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三农”监督工作的思考
人大“三农”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如监督成果转化不强,刚性监督手段鲜有运用等等。面对人大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是要准确把握监督和支持的关系,找准监督和支持工作的结合点,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注意为强调支持而回避矛盾和问题甚至弱化监督、放弃监督的倾向。
二是要把握好监督的尺度和力度,既要监督到位,又不能越位。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行使监督权,肯定成绩是支持,帮助解决问题、纠正工作偏差更是支持;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完善人大监督机制,强化被监督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健全整改落实机制,加强跟踪监督和持续监督,推动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落实;用足用好法定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刚性。
三是深化常规监督方式,提前介入、做足功课、深入调研、加强审议。敢于运用刚性监督,紧扣法律法规查找分析问题,依法督促政府加强和改进工作。善于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使各种监督方式发挥所长,切实提高监督效果。70年筚路蓝缕,70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新时代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制度自信,充分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做好人大“三农”监督工作并扎实取得新成效,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70年筚路蓝缕,70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新时代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制度自信,充分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做好人大“三农”监督工作并扎实取得新成效,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
版权所有:(C)2009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 |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0500369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