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我市两会现场侧记:展望篇
发布日期:2022-01-13 15:35   | |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连日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议民生、谈发展、献良策,同心协力加快推进柳州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三大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展望2022年,美好的蓝图已在砥砺前行中铺展;征途漫漫,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谱写。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踏上新征程,唯有坚定信念、大干实干、勇毅前行,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强工业——
奋力培育新动能
工业,是柳州的底色。工业强,柳州才能强。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有压力,但更有动力。”市人大代表、柳江区区长彭志春表示,2022年,柳江区坚持“项目为王”,围绕智能家电、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着力谋划和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优势项目,计划年内引进工业项目30个以上,打造新的工业增长点。
蓝图已经绘就,需要创新和实干来实现。市政协委员、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邓深表示,今年柳钢集团将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汽车、工程机械等用钢方面,为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如鱼得水,方能相得益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保护市场主体专项行动。
这个消息让市人大代表、柳州黔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云感到振奋。肖云说,2022年,他们将在引进高端人才、加深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把企业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兴产业——
聚力开创新局面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2022年,柳州如何扩内需、促消费?市人大代表、市商务局局长杨志刚列出了激发服务业发展新活力的任务清单:下一步要大力扶持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设计、物流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以柳州打造广西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激发消费拉动经济上行的活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防返贫、兴产业,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号角已经吹响!市人大代表、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蒙再权干劲十足:接下来,柳城要培育精细化工、制糖、制药等特色产业,开发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各类要素的保障和集聚。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何东升说,柳州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整体谋划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合理预留建设空间。同时,为北部生态新区、柳东新区的产业园区及河西工业园等提供国土空间配套保障,提升园区要素集聚能力。
谋福祉——
倾力顺应新期待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市将顺应百姓新期盼,守好民生底线,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让柳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凯桐说,近年来,我市出台了《柳州市莲花山保护条例》《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2022年,我市将继续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之网,加强监督工作,让工业与环境和谐共生。
全民健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市政协委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周丽芳说,今年将持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树立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助力健康柳州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温剑表示,今年我市要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同时,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在2022年的工作中,继续拼搏奋斗、实干笃行,努力把两会描绘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激荡人心的生动实践,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柳州答卷。
|
版权所有:(C)2009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 |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0500369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