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要闻动态

追梦闯新路 实干启新途

——全市两会现场·聚焦“四个新”侧记之一

  发布日期:2021-10-13 10:05   
将本文分享到:

2021年10月11日上午,政协柳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柳州正式进入“柳州两会时间”,代表委员们怀揣民意奔赴盛会,共谋未来发展大计。

时代场景转换,追梦初心不变。柳州经济发展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心中挂念、关注热议的大事。这一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四个新”总要求中,“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的殷殷嘱托,让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更增添了精神动力和指路明灯。

柳州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达52.75%。过去五年,柳州扎实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不断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居全区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从10%提升到17%,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累计产销突破60万辆,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实现“三个百亿”,转型升级踏歌行。

未来五年,“创新如何改变柳州?”“政策服务如何高质量护航企业发展?”“怎样做好‘传统’‘新兴’‘特色’三篇文章?”……新一届代表委员接过接力棒,围绕这些话题,纷纷表示,千方百计谋发展,只为达成一件事——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负总书记嘱托!

“闯新路,我们干劲十足!”

——创新驱动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时的重要指示,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动力。

如何走好创新争先之路?这是市政协委员、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科技创新部部长许恩永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许恩永说,企业从项目制度、组织架构、科技平台、行业标准、人才引进、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下功夫,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更新迭代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许恩永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指导和支持企业申报专利,促进知识产权更高水平创造、更高效益运用。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市人大代表、柳州华柳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维修技师卢少高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技术骨干。卢少高说,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方面,柳州的职业院校很有优势,先进的设备和工具、贴近实际的操作教学,培养了不少“柳州工匠”。

“作为一名‘柳州工匠’,我们的成就感、荣誉感越来越强。”市人大代表、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铣工高级技师黄光荫说,从事铣工专业30多年,他感受到社会上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闯新路,我们准备充足!”

——政策精准护航

闯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企业是冲锋舟,政策服务就是护航舰。

“两会定的是方向更是信心!”市人大代表、柳城县县长何韬说,“十四五”时期,柳城县将以柳州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工业制造城为契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川东化工、东风化工、兴达化工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新项目尽快达效,培育精细化工百亿产业集群,构建较为完善的精细化工产业配套体系。

新发展阶段,致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小企业更肩负着不一般的使命。市政协委员、市工信局副局长肖家勇表示,作为工业经济服务部门,工信局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全力推动“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龙头项目落地,同时通过对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和装备投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

“有了政府的支持,企业发展信心很足。”市政协委员、广西湖大数字建设集团董事长、柳州湖南商会会长冯旭林说,希望政府在加大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的同时,出台更灵活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干事创业。

“闯新路,我们满怀期待!”

——超前谋划布局

要闯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超前谋划产业优化布局至关重要。柳州的传统产业该如何布局升级?新兴产业要怎样谋划发展?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市政协委员、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邓深认为,产业配套政策先行。特别是要拿出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帮助企业补齐科研短板,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

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更要下好这步“先手棋”。市政协委员、广西晶联光电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部部长陆映东表示,柳州的新兴产业要发展,本地高校要开设更多配套专业,以产教融合为企业的人才需求“解渴”。

市人大代表、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说,柳州螺蛳粉产业要做大做强,得先扩大螺蛳粉原材料种养规模。各县区可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扩大螺蛳粉原材料种养规模,完善螺蛳粉上游产业链布局,在“补链”的同时带动少数民族同胞就业,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当好广西工业先行者的号角已经吹响!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做好“传统、新兴、特色”三篇文章,尤其是发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壮大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康养等一批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