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图片新闻

综合治理水平还需提高

——关于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调查(续)

  发布日期:2019-01-11 16:43   |  来源:柳州日报  
将本文分享到:

  核心提示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对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河面秩序更趋于规范。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各类污染柳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依然存在:网箱养鱼、船只不按规定擅自停靠、各类污水直排河内等现象时有发生,日益对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构成威胁。

  加大治理工作的力度

  九曲柳江穿城而过。从20世纪末,我市就提出打造“21世纪现代山水工业城市”的创新理念,全面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碧水蓝天”工程,把 “污水处理,环境整治”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通过利用瑞典政府贷款、世行贷款把柳州市的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构建,把柳江这条母亲河保护好、开发好。

  至2018年12月,我市(含4县)共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82万立方米,配套污水提升泵站19座,污水主干管300多公里。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改善了我市的卫生和环境状况,减少了对柳江河水的污染,水环境质量得到很好的保护,柳江水质长期保持在地表水三类以上。

  2005年由柳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投入资金7.8亿元对竹鹅溪15.9公里的河道进行了分期整治,沿岸污水截污纳管不再直排,竹鹅溪水体黑臭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为保持竹鹅溪整治效果,我市从2018年起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落实责任主体,建立了河长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从柳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竹鹅溪黑臭水体的监测情况看,整治后的竹鹅溪水体得到了大幅提高和改善,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绝大部分断面水质优于5类水质以上,部分断面水质更是接近3类水质标准。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全面启动《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论证工作,将于12月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政府关于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综合治理,柳州的污水收集率达到了95%以上,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到Ⅱ类水质,柳江水域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工业城市河流治理的典范,“百里柳江”和“水上狂欢节”已经成为柳州最响亮的生态品牌。

  然而柳江流域,仍有网箱养鱼、民用船只不按规定擅自停靠,船上人员停靠期间在沿岸堆放物品、  

  种植农作物、圈养家禽、生活污水直排河内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柳江流域生态保护造成了影响。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网箱养鱼污染水质

  网箱养鱼是解决人们鱼类食品的重要养殖方式,但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养殖方式不当,容易造成水体环境污染。

  风景秀美的环江滨水大道,依山傍水,是我市一张靓丽的风景名片。然而,近日,记者走访中却发现柳江畔环江滨水大道附近水域摆放着养鱼的网箱。

  12月20日,记者驱车从柳太路转入026乡道往百里柳江凤凰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方向。在露南村江门屯附近一个码头,记者看到凤凰河里有网箱养鱼现象,岸边堆放有不少铁架子、网及大桶等。网箱养鱼的养殖户说:“以前养鱼的网箱现在基本拆完了,这个网箱的鱼卖完,就不养了。”

  网箱养鱼为何数量多、范围广?监管和拆解过程中有何难点?

  据市水产畜牧局水产科科长黄杰介绍,2008年和2012年,市县政府曾大力推进网箱养鱼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补贴,给予办理养殖证。柳城县还招商引资引进两家水产企业。一些无证养殖户看见养鱼出了效益,纷纷跟风进行无证养殖,造成江河水质污染。

  “很多网箱养殖户没有什么钱,是向当地水产经销商和饲料商赊账,卖完鱼再还钱。网箱本身也有投入,这些钱如何补偿?渔民上岸如何安置?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黄杰告诉记者,南宁、梧州等地也在拆除网箱,自行拆除的补偿就多,越往后拖补偿越少,到后面直接强拆。想要妥善处理我市违法网箱养殖情况,应该由职能范围内的部门牵头,协商处理好渔民补偿事宜。

  黄杰说,目前在凤凰河流域、柳城县融江河段仍存在少量网箱,但大多已被废弃,由于之前渔民跟风养殖的多,造成鱼病频发,一些渔民卖鱼不得钱就上岸了,留着空网箱。

  船只不按规定擅自停靠

  21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水上支队(简称水上支队)执法队员在壶西大桥河段对不按规定擅自停靠的船只进行整治。据了解,此前执法队员已经对该片区河域内停放的民用船只进行宣传教育,但当天仍有40艘船只未按规定离开。

  记者在现场看见,在停泊民用船只相对集中的河域上,漂浮着塑料袋、酒瓶等生活垃圾。同时,由于船上人员将生活污水排入江内,造成附近水域有些浑浊。

  当天,水上支队在做了大量工作后,对未离开的船舶进行拖移,实施证据登记保存。在拖离工作期间,遇到一些船主投掷石头、使用木棍等阻拦执法。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拖移工作继续进行,水上支队人员依法对每条民用船只进行了行政执法证据登记保存并将通知书发放到每名船主手上,要求他们到水上支队接受进一步处理。

  22日,记者跟随水上支队执法队员前往白露大桥至洛维牛蹄崖水域的市区主河道,对未按规定停泊的民用船只进行整治。整治现场,记者看见船上有堆砌的物料、杂物、废弃物及搭建的鸡窝棚子等。当天,执法队员共拖移民用船只、无证船只近40艘,附属设施10余处。23日、24日连续两日,市水上支队再次出动30名执法队员对河东大桥、壶西大桥船只乱停密集点岸边上的市容环境进行集中清拆保洁工作。

  河东大桥下游的沿江边树、芦苇草长势又高又密集,许多人就利用这天然的屏障私搭乱建了许多鸡棚、简易棚。壶西大桥的情况则是有人利用防洪堤的堤洞私自圈养家禽,造成环境又臭又脏。

  当天,水上支队人员共清运拆除杂物56辆次,清理拆除面积6000平方米。为了做好整治后的清理工作,水上支队近日将组织人手对各整治过的船只停泊密集点进行环境清扫,确保整治不留死角,真正还江边一个优美的环境。此外,违停船舶整治仍将继续,水上支队和公安部门将加大力度,对江面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持续打击。

  污水排放时有发生

  酱黑色的污水通过闸门涌向柳江,江水慢慢地被染成黑色,形成一条明显的“黑龙”……21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龙泉山污水处理厂冷水冲泵站目击了这样一幕。岸边居民李先生介绍,该区域不时有污水排出,可能与附近施工有关,“即便如此,也应该处理好污水,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柳江。”

  记者梳理近年来相关报道发现,竹鹅溪污水提升泵站等位置也时有污水溢流问题。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世行二期贷款建设的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于今年11月初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行调试阶段。而为保障今后水处理设施的长效安全稳定运行,需减、停产以满足扩建项目与已建项目顺利接驳需要,因此其他渠道汇入的污水极有可能造成前池水质污染后流入柳江。对此,该事项已书面报告备案,到12月25日,“工程驳接工作已结束,冷水冲泵站出水口恢复正常,江面‘黑龙’将被切断。”

  至于竹鹅溪污水溢流问题,这名负责人解释,由于历史原因,竹鹅溪流域采用的排水体制是截流式合流制,是指在进河流前设置截流干管,当降雨量小时雨水和污水通过截流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当降雨量大时,超出管道负荷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溢入竹鹅溪中排走。目前,污水提升泵站有较完善的运行方案,能保证竹鹅溪两岸截流的污水全收集、全提升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今年11月,我市竹鹅溪北支病害截污管道进行修复施工,临时将病害管道上下游进行封堵改水施工,管道内污水改道竹鹅溪内,出现临时污水溢流现象,不过“污水经泵站转输入龙泉山污水处理厂,能避免污水直排情况。”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因《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尚未在我市市区内全面推广,现有污水处理收费难以覆盖项目运行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污水处理存在客观难题。下一步,我市利用好瑞典政府贷款项目、世行贷款一期、二期项目,从柳江流域上游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始构建系统性的水污染防控体系,进一步做好新常态下柳江水体保护,防止新增污染源对柳州市环境治理一期、二期已建项目成效的削减。

  今年3月,柳州水环境治理项目进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2018年德国促进贷款备选项目规划的通知》名单,拟对市区5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或扩建,新增污泥深度处置工程及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使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提升至一级A标,更好改善柳江水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市容。

  此外,为改变竹鹅溪污水收集管网存在雨季部分雨污混合水外溢流入河道的现状,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实施新建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近期通过泵站分流污水,提高截污管的截污能力,大大减少合流污水的溢流次数和溢流量,远期依托新、扩建的污水处理厂承接部分污水进行分流。

  日前我市印发并实施了《柳州市竹鹅溪黑臭水体整治“长制久清”工作方案》,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河道整治、景观改造及相关道路桥梁建设等综合性工程,全面推进竹鹅溪河道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生态的健康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