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代表扶贫故事丨杨宁:“女芒篙”的苗山情怀

  发布日期:2023-08-10 16:02   |  来源:胡康怡 董明 江宏坤  
将本文分享到:

杨宁(右)

【代表小档案】

杨宁,女,苗族,1985年10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共二十大代表。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融水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现任融水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群老人一帮儿童

是责任让她坚定扎根山村的决心

“山里的大学生都往外跑,你却从山外跑回来!”2010年,杨宁听得最多的是这类的话。当时,她从广西大学毕业,本可以留在城市工作,但难以割舍的乡情使她选择回到大苗山,成为一名村干部。

村里有很多空巢老人,2011年,有关部门安排给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低保,杨宁在村委会办公室帮老人填写申请资料。连续两天加班,忙完后的第二天一大早杨宁便跟村干部一起下村,傍晚刚回到村委会,就有一名老人向她连声道谢,还塞给她一个桔子。

握着被老人抓得有些皱巴巴的桔子,杨宁双眼一下湿润了:“我只是帮忙填个表,写个申请报告,可就是这样的小事,却能实实在在帮到一个农村家庭,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回乡不久,杨宁看到许多留守儿童在街上到处游荡,心中十分焦急。于是她就动员在街上开米粉店的姑姑收纳这些孩子,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

一片竹海一片瓜地

是信念让她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安陲乡拥有丰富的竹子资源,但竹子收购价很低。为了减少中间环节,刚到江门村工作的杨宁除了自费到广东、海南等地寻找商家,还建起了竹子收购点,提高价格收购。

近年来,仅卖竹一项,种植户每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

种竹子的收益周期太长,杨宁又带头探索“短平快”项目。

江门村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西瓜品质格外好。2016年,杨宁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每亩地的收益从不足1000元提升到近4000元,1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增收脱贫。

紫玉香糯是当地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独特品种。2017年,杨宁带领安陲乡386户农户种植613亩高山紫玉香糯,以苗族传统的“稻+鸭+鱼”的模式种植,收入300多万元。

一个联盟一个工厂

是梦想让她投身壮丽事业永不停步

2016年7月的一天,杨宁看到一位大嫂挑着西瓜在乡镇的街道上挨家挨户兜售,可一天也没卖出多少个西瓜。为了帮助她,杨宁在微信朋友圈打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的招牌,大受欢迎。

受此启发,杨宁决定通过网络渠道推广、销售村里的农副产品。她动员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融水县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建立起“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和微信公众号。

为了让大苗山的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杨宁还出资建设了扶贫加工车间,对村里的农产品进行标准化深加工,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2018年,江门村的乡亲们第一次自发以跳芒篙舞形式庆祝“三八”妇女节,并让杨宁扮成“芒篙”。这也是融水第一个“女芒篙”。

由于旧时重男轻女的观念,“芒篙”自古以来都由男性扮演。但大家认为:“过去祖祖辈辈向芒篙祈福,其实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好生活的,是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代表心语】

杨宁: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继续扎根大苗山,立足岗位实际,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